要论电影里的传奇人物,阎锦文绝对算一个。
别看现在知道他的人不多,可解放后,他每次去北京,张澜,那可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,都得在家亲自设宴招待。
要知道,按张澜家的规矩,一般都是夫人出面接待客人,可阎锦文一来,张澜必到。这面子,够大吧?那阎锦文到底是什么来头,能得此殊荣呢?
这事儿,得从1949年的上海滩说起。那会儿,解放战争打得正酣,上海这块肥肉,眼瞅着就要落到共产党手里了。
老蒋一看大势已去,气急败坏,下令要处决所有不肯去台湾的民主人士,这其中,就包括张澜和罗隆基。
当时张澜正在上海虹桥疗养院治病,结果被军统特务给软禁了,毛人凤那小子更是下了死命令,要把张澜沉到江里去。
这消息传到中共地下党,周总理一听,这还了得,赶紧亲自出马,找国民党元老杨虎帮忙。
周总理秘密到了杨虎家,正巧碰上阎锦文来拜访。这阎锦文,可是杨虎的老部下,在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任职。周总理起初还有点犹豫,当着阎锦文的面谈这事儿合适吗?
杨虎一看,赶紧说:“总理放心,锦文这小子是我一手带出来的,绝对忠诚可靠,有什么任务尽管吩咐他,没问题的。”
杨虎都这么说了,周总理也就把营救张澜的任务交给了阎锦文,还跟他好好聊了聊革命道理。
其实,阎锦文早就对国民党的腐败看不下去了,周总理这番话更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。他决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立场,接下了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。
这营救计划,制定起来就够费劲的,执行起来更是难上加难。
5月9号,上海警备司令部开会,稽查处长何龙庆要求把张澜和罗隆基软禁起来。会后,三大队大队长聂琮打电话给阎锦文,让他赶紧去疗养院。这电话表面上是催促,实际上却给了阎锦文一个机会。
他脑子一转,立刻联系了警备副司令周力行——这人是杨虎的女婿,也是何龙庆的上司。阎锦文跟周力行说,张澜和罗隆基病得很重,不适合转移,建议留在医院观察。
周力行一听,觉得有道理,就同意了。这下,阎锦文掌握了主动权,为后面的营救行动铺平了道路。
不过,杨虎的身份太敏感,不方便直接参与行动。为了保证消息畅通,他让老婆田淑君当联络员。
同时,何龙庆因为跟阎锦文是老乡,关系不错,就指定阎锦文负责监管和处决张澜。这看起来是增加了难度,实际上却让阎锦文更容易接触到张澜,也更方便实施营救计划。
5月12号,解放上海的战役正式打响。毛人凤指示阎锦文,随时准备处决张澜,计划把张澜和罗隆基绑上石头沉到海里。阎锦文表面上答应,暗地里却加快了营救计划的实施……
时间到了5月24号,这天晚上,阎锦文接到了最后的命令:10点钟,把张澜和罗隆基送到十六铺码头,用102号汽艇把他们沉到江里。
阎锦文赶紧把这消息告诉了田淑君:“太太,毛人凤下令了,今晚就要把张先生沉江。”
田淑君转达了杨虎的指示:“杨先生让我告诉你,成败在此一举,务必小心谨慎,只能成功,不能失败!”阎锦文坚定地回答:“是!请告诉我张先生救出来后转移到哪里!”“蟠龙路杨公馆!”田淑君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格外清晰。
接到指示后,阎锦文立刻行动起来。他赶到虹桥疗养院,把何龙庆派来的杀手换成了自己的亲信潘云龙和庄儒伶。
他走到张澜的病房,没理会张澜警惕的眼神,低声说:“今晚解救先生,请您相信我,一切听我安排!”张澜深深地看了阎锦文一眼,心里充满了疑惑。
阎锦文是国民党特务,他的话能信吗?但情况紧急,张澜别无选择,只能选择相信阎锦文。
晚上九点,阎锦文开着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大轿车,又来到了虹桥疗养院。此时的上海,炮火连天,街上空无一人,到处弥漫着战争的残酷气息。
阎锦文心里也紧张得不行,他知道,这次行动危险重重,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身份,前功尽弃。
到了疗养院,阎锦文故意大声喊:“张澜!罗隆基!快上车!我是奉命转移,别磨蹭!快上车!张澜和罗隆基配合着阎锦文的行动,装作被强迫的样子上了车!”
轿车在夜色中飞驰,阎锦文把油门踩到底,恨不得马上飞到杨公馆。一路上,他不断地告诫自己:“快点快点再快点!马上就安全了!马上就到了!快啊!周!
围的枪炮声就像催命符一样,让他更加紧张。
终于,轿车开进了杨虎公馆。阎锦文跳下车,却看到了之前的那一幕:十多个武装人员站在台阶上,如临大敌。误会解除了,大家都松了口气,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。
张澜和罗隆基安全获救,这次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最终圆满成功。阎锦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,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很多年以后,每当张澜回想起那个夜晚,还是会后怕。他知道,如果没有阎锦文,他和罗隆基恐怕早就没命了。所以,他对阎锦文非常感激,这份感激之情也体现在了后来一次又一次的特殊家宴款待上。
阎锦文,一个曾经心狠手辣的国民党特务,最终选择了正义,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戏剧性,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。
从一个穷小子,到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,再到舍命救人的英雄,阎锦文的故事,值得我们好好琢磨。
他早年的经历,他的选择,他的行动,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完成了这样的转变?他的人性光辉,又该如何评价?
#图文带货训练营#
